一、学院简介
地理与资源科学学院始建于1983年,是四川省内建立较早的同类院系之一。现有教职工54人,其中专任教师48人,专任教师中有教授5人,副教授及博士29人,另有硕士生导师1人、外教2人,师资力量较为雄厚。开设有地理科学、人文地理与城乡规划、测绘工程3个本科专业,现有全日制在校生1100余人。
学院实验教学设施齐全,建有天象馆、气象站及地质、土壤、遥感与地理信息系统、城乡规划、测绘等实验室,实验场地面积3000多平方米,拥有包括原子吸收分光光度计、大幅面激光数码工程打印机、海洋光谱仪、全站仪、无人机、RTK等在内的各类实验仪器设备,总价值1500余万元,另建有地理教育、城乡规划、测绘等实习实训基地 60余个,能充分满足实践教学的需要。
学院积极组织开展科学研究,建有“土壤资源与生态调控研究中心”、“自然资源与国土空间规划研究中心”、“地理教育协同育人研究中心”、“测绘地理信息研究中心”等科研平台6个;近5年来,承担各级各类科研教研项目90余项,其中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1项,省部级、市厅级项目40余项;发表科研论文290余篇,其中SCI、EI、CSCD、核心期刊论文130余篇,出版教材和学术专著5部。
学院紧密围绕基础地理教育、土地资源管理、国土空间规划及测绘地理信息等行业人才需求,不断强化教育教学改革,努力培养“厚基础、强实践、重创新”的应用型人才,人才培养质量较高。近年来,毕业生研究生考取率稳定保持在30%左右,位居学校前列,初次就业率保持在90%以上,主要就业于中学以及规划、建筑、测绘等政府部门和企事业单位,毕业生质量得到用人单位普遍认可。
二、招生专业介绍
地理科学(本科 含公费师范生) 学制:四年 授予学位:理学学士学位
培养目标:本专业根据党和国家对基础教育的要求,依据区域基础教育发展的需求,贯彻党的教育方针,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立足川南、服务四川、面向基层,致力于培养具有良好的师德素养、坚定的教育情怀和维护国家地理信息安全的意识,具备系统的地理学科专业知识、过硬的专业技能和教学技能,能够胜任中学地理教学、教研和班级管理工作,学生毕业五年左右能成为所在单位的教育教学和班级管理骨干。
主要课程:中国地理、世界地理、测量学与地图学、气象学与气候学、地质学基础、地球概论、人文地理学、经济地理学、城市地理学、区域分析与规划、地理信息系统、遥感 概论、自然地理野外综合实习、人文地理野外综合实习、地理课程与教学论、教育学、教育心理学、课堂教学能力综合训练等。
人文地理与城乡规划(本科) 学制:四年 授予学位:理学学士学位
培养目标:本专业培养适应我国区域经济社会发展转型和城乡规划建设事业发展需要,具有良好的道德品质、职业道德、科学精神和人文情怀,具备人文地理、土地规划与管理、城乡规划设计与管理、测量与3S技术等方面知识和技能,能在企事业单位从事国土资源管理与规划、城乡规划建设与管理、房地产经营与管理、政策咨询等工作,具备较强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的高素质应用型人才。学生毕业5年左右能成为土地规划与管理、城乡规划设计与管理专业技术负责人、初(中)级工程师、工程项目经理。
主要课程:自然地理学、经济地理学、人文地理学、建筑设计基础、城市规划原理、区域分析与规划、地理信息系统、遥感 概论、土地利用规划、土地资源管理学、村镇规划、园林绿地规划、规划CAD、城市(社区)规划实务与图件设计综合实习等。
测绘工程(本科) 学制: 四年 授予学位: 工学学士学位
培养目标:本专业培养适应测绘地理信息事业发展需要,具有扎实的自然科学基础知识以及良好的人文素养、职业道德和社会责任感,掌握工程基础理论及测绘工程专业知识与技能,能够在土木建筑、交通水利、自然资源管理以及环境保护与灾害预防等领域从事基础测绘、工程建设测绘、自然资源调查等项目的设计、生产、研发和管理方面工作,具备较强实践能力和创新意识的高素质应用型人才。学生毕业工作1年后经考核合格,可转正定级为测绘工程专业助理工程师,5年左右可申请评审工程师中级专业技术职称资格,成为测绘工程技术骨干及项目管理人才。
主要课程:测量学、大地测量学基础、控制测量学、摄影测量学、地理信息系统、遥感原理与应用、GNSS原理及其应用、数字测图技术、误差理论与测量平差基础、地图学基础、工程制图、数字图像处理、测绘程序设计、无人机原理及应用等。
三、咨询电话:0832 - 2340887、152 83252912学工办公室(胡老师)
0832 - 2341650(书记办公室)
0832 - 2342869(院长办公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