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学院简介
政治与公共管理学院前身为1984年成立的内江师范专科学校政史系。2000年升本建院后,学校设政治经济系、历史系及马列德育室,2003年合并为政法与历史学院和“两课”教学部。 2016年政法与历史学院更名为政治与公共管理学院。
学院现有思想政治教育、历史学、法学、城市管理4个本科专业。其中,思想政治教育专业是四川省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点,是省级特色建设专业,校级综合改革建设试点专业,校级卓越师范生人才培养专业。学院根据专业建设需要,设思想政治教育、历史学、法学、城市管理和师范技能5个教研室。学院有四川省委宣传部、省社科联设立的四川省廉洁文化社科普及基地、四川省方志办和重庆市方志办共建的巴蜀方志文化研究中心、内江市纪委共建的内江预防腐败研究中心等多个科研科普平台。学院拥有良好的实践教学设施和教学资源,建有四川省卓越法律人才示范性教学基地、多功能模拟法庭、校级思想政治和历史学协同育人示范基地以及近百家专业实习(实训)基地等平台载体。
学院现有专兼职教师70余人,其中高级职称43人(硕士生导师4人),博士19人。学院坚持秉承“明德、博学、笃行、创新”的校训,践行“扎根地方、追求卓越”的办学理念,发扬“团结奋进、负重自强”的内师精神,着力服务区域社会经济发展和地方基础教育一线。 近年来,学院在教学科研方面成效显著,获立国家社科基金项目1项、教育部人文社科项目1项、省级教研科研项目23项、省级一流本科课程1门,公开发表学术论文246篇,出版专著及教材17部。
学院人才培养质量和管理水平持续提高。近五年,学院学子在全国高师院校师范教育技能大赛、“田家炳杯”全国师范院校师范生教学技能竞赛、四川省师范生教学能力大赛中斩获大奖43项。研究生考试和国家司法考试通过率持续保持高位。高考招生第一志愿报告率连续多年居于全校前列,毕业生一次性就业率连续三年居学校前茅。学院党务工作成绩显著,被四川省委授予“全国创先争优先进基层党组织”。
二、专业介绍
思想政治教育专业(本科) 学制:4年 授予学位:法学学士
培养目标:本专业培养具有较高政治素质、道德素质和马克是主义理论素养,具备哲学、法学、经济学、政治学、管理学、心理学和教育学等学科基本理论和基本知识,具有较强的学习能力,能在基础教育领域从事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与研究及能胜任国家机关、企事业单位思想政治工作及行政管理工作的高素质应用型人才。
核心课程:政治学原理、思想政治教育学原理与方法、科学社会主义、政治经济学、马克思主义哲学、中国哲学史、西方哲学史、心理学、伦理学、教育学、中国共产党思想政治教育史等。
就业方向:就业面较广,适合基础教育教学与研究;适合在国家机关、企事业单位从事思想政治工作及管理。
考研学校:四川大学、武汉大学、电子科技大学、西南政法大学、吉林大学、重庆大学、同济大学、华中师范大学等。
就业单位:重庆市教育委员会、内江市人民政府、内江师范学院、四川幼儿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内江第六中学、北京中公教育科技股份有限公司等。
历史学专业(本科) 学制:4年 授予学位:历史学学士
培养目标:本专业主要培养具有马克思主义基本理论素养和良好德行修养,掌握历史专业的基本理论、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能灵活、熟练地运用现代教育教学理论和教学技能,且兼有一定的科研创新力和历史知识拓展应用力的高素质历史教师和在各类科研机构从事历史研究及在企事业单位中从事相关工作的高素质应用型人才。
主要课程:中国古代史、中国近代史、中华人民共和国史、世界古代史、世界近代史、世界现当代史、中国历史要籍介绍及选读、外国历史要籍介绍及选读、西方史学史、史学概论、教育学、心理学、中学历史教学法等。
就业方向:就业面较广,适合基础教育教学与研究;适合在国家机关、企事业单位从事历史相关研究与行政管理工作。
考研学校:四川大学、西南交通大学、中国社会科学院大学、武汉大学、华南师范大学、浙江大学。
就业单位:成都市教育局、内江市人民政府、内江市第三中学、北京师范大学广安附属学校、北京学而思教育科技有限公司、北京猿力教育科技有限公司等。
法学专业 (本科) 学制:4年 授予学位:法学学士
培养目标:本专业培养热爱法律事业,具备处理法律事务的能力,能在法院、检察院、律师事务所等单位从事法官、检察官、律师等工作,具备较强社会适应能力、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的高素质应用型人才。
主要课程:宪法学、法理学、行政法与行政诉讼法、刑法学、刑事诉讼法学、民法学、知识产权法、商法学、民事诉讼法学、国际法、国际私法、国际经济法、环境资源法、劳动与社会保障法等。
就业方向:就业面较广,适合在国家审判机关、检察机关、司法机关、仲裁机构、法律服务机构从事相关法律工作,可在企业法律事务、法律咨询及知识产权等部门工作。
考研学校:中国政法大学、西北政法大学、吉林大学、武汉大学、中山大学、四川大学等。
就业单位:雅安市委组织部、凉山州政法委、中共美姑县委党校、内江市人民法院、四川顶泰律师事务所、四川致高律师事务所等。
三、咨询电话
张老师:0832 -2341932 153 9066 5759
谭老师:0832 -2340778 135 4163 8976
谭老师:0832 -2340106 158 8325 9381
网 址:http://zfls.njtc.edu.cn/